招生合作
課程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深圳優(yōu)匯學 >深圳優(yōu)匯學 >深圳教師資格證考試,解析考試的54個教育學名詞!

深圳教師資格證學習網

深圳教師資格證考試,解析考試的54個教育學名詞!

發(fā)布時間:2020-06-18 16:24:46 已幫助:215人

深圳教師資格證考試,解析考試的54個教育學名詞!

深圳教師資格證培訓班,深圳教師資格證培訓機構哪個好
深圳教師資格證培訓班,深圳教師資格證培訓機構哪個好,備戰(zhàn)教師考試的學生選擇深圳優(yōu)路職業(yè)培訓學校,采用一對一/小班教學,為學生打造精講考點內容,+考前輔導,沖刺高分!
深圳優(yōu)路職業(yè)培訓學校
深圳教師資格證考試,解析考試的54個教育學名詞!

  今天小編精心整理了教育學名詞解釋,雖然是名詞解釋,但是單選,多選,判斷,都完全有可能會考哦,趕緊收藏起來吧!
  上篇共30條:
  1、教育學--是通過研究教育現象來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2、教育研究--以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關資料,以發(fā)現和總結教育規(guī)律的一種認識活動。
  3、教育規(guī)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lián)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wěn)定性、重復性。
  4、教育學的任務--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從而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5、義務教育--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規(guī)定的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簡單的說,學校教育就是專門的育人活動。
  7、培養(yǎng)目標--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級或某一類學校、某一專業(yè)對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要求,是國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階段、不同級別的學校、不同專業(yè)方向的具體化。(教育目的與培養(yǎng)目標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
  8、教學目標--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的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換言之,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結束后學生所能達到的預期標準。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目標、總要求,是所培養(yǎng)的人應達到的最終標準。
  10、全面發(fā)展教育--就是“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而實施的教育?!?br />   11、“個人全面發(fā)展”--指人們有目的地聯(lián)合起來,控制、利用合發(fā)展由資本主義生產提供的物質基礎,并消除其歷史造成的自發(fā)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為核心展開的人的發(fā)展中的矛盾,從而達到個人智力和體力的統(tǒng)一,物質勞動、精神勞動和享受的統(tǒng)一,生存和發(fā)展的統(tǒng)一,使個人的天資和潛能、興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發(fā)展,使個人的身心、精神、才能、個性全面而和諧的發(fā)展。
  12、素質--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穩(wěn)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特點特征等。
  13、素質教育--是按照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教育對象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來發(fā)掘教育對象的身心發(fā)展?jié)撃?,弘揚其主體精神,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
  14、應試教育--是一種以升學為唯一目的,圍繞應考科目去開展學?;顒拥模娴倪x拔淘汰教育。
  15、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和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的人。
  16、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法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7、師德--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道德的一種具體、特殊的表現形式。
  18、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9、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tǒng),它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yè)年限以及它們的關系。
  20、課程--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21、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根據教育宗旨和教育規(guī)律而提出的具體價值和任務指標,是課程本身要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是整個課程編制過中最為關鍵的準則。
  22、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23、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的分學科展開。
  24、課程設計--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的產生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及教科書等的系列化活動。
  25、課程實施--課程實施即將已經編定好的課程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26、課程評價--課程評價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課程的目標、實施和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和特點做出判斷的過程。它包括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和對學生學業(yè)的評價。
  27、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
  28、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9、德育方法--指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務和實施德育內容所采取的具體手段。
  30、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行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系統(tǒng)的影響,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下篇共24條:
  1、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學習系統(tǒng)地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促進其身心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
  2、教育思想--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guī)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yǎng)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3、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師生相互聯(lián)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學法的辯證統(tǒng)一。
  4、班級授課制--又稱課堂教學,是將學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班級,教師根據規(guī)定的課程內容,按固定的教學時間對全班學生進行統(tǒng)一教學的組織形式。
  5、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6、班主任--是組織領導班級組成為堅強集體,協(xié)調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人。
  7、班集體--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數的教學班,經過一定的培養(yǎng),使其成為具備集體特征的正式群體。
  8、課外教育--指的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之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9、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機關或社會團體、家庭,有目的、有計劃的在校外組織學生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10、社會教育--是通過學校以外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進行的教育。
  11、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子孫晚輩進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長自覺的、有意識的按照一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通過家庭生活和言傳身教,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行為活動。
  12、教育合力--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種教育力量統(tǒng)一要求、互相促進、協(xié)調一致,形成合力。
  13、管理--合理組織好各項工作,協(xié)調好各種關系,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14、學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組織好學校各項工作,協(xié)調好學校各種關系,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活動過程。在管理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這是學校管理的核心。
  15、管理職能--是管理系統(tǒng)中管理者和組織機構的職責和功能。管理的職能反映管理的本質。
  16、決策--在可供選擇的多個方案中選擇出方案的行為。
  17、管理體制--是指一定組織系統(tǒng)的機構設置、隸屬關系和管理職責、權限劃分的制度
  18、教育思想--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guī)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yǎng)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19、現代教育觀--現代教育觀關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對人的終極關懷,關照人的主體性發(fā)展,致力于培養(yǎng)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高質量創(chuàng)新型人才。
  20、學校整體改革--指整體育人,以達到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1、教育科學研究--簡稱教育科研。是運用教育科學理論,從教育的客觀實際出發(fā),采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的去研究教育現象,搜集和積累教育事實材料,認識教育本質,揭示教育教育規(guī)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論的一種科學研究活動。
  22、教育測量--是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規(guī)則對教育活動的效果加以數量化測定的過程。
  23、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教育目標,依照科學的方法程序,對教育現象、教育活動及其參與者進行價值判斷,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24、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教育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要求所達到的一種較高水平狀態(tài),是傳統(tǒng)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轉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在內的教育整體轉換運動。其核心是人的現代化。


相關資訊